2020-11-16 13:31:26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://ln.huatu.com/wenda/ 文章来源:辽宁华图
凌源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:2021凌源国考备考文章:逻辑判断重点知识梳理(三),欲了解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凌源华图公务员招聘频道(http://lingyuan.huatu.com)或者关注凌源华图微信公众号(ly-huatu-),凌源华图咨询电话:0421-7248806。
三、逻辑基本规律
(一)同一律的基本内容
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任何一个思想与其自身是等同的。
同一律的公式:A是A。
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,是这个概念就是这个概念,而不是别的概念。任一命题都有其确定的命题内容,是这个命题就是这个命题,而不是别的命题。
(二)同一律的逻辑要求以及违反同一律要求的常见逻辑错误
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是,在同一思维过程中,一个思想必须保持其确定和同一。
具体一些说,这个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:第一,在同一思维过程中,每个思想都必须是确定的;第二,在同一思维过程中,每个思想前后应当保持一致。
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主要有两种:混淆或偷换概念和转移或偷换论题。
混淆或偷换概念就是在同一思维或论辩过程中,把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样或那样地混淆或等同起来,从而将一个概念变换为另一个概念。
比如: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,《狂人日记》是鲁迅的著作,因此,《狂人日记》不是一天能读完的。题干中的推理两次提到“鲁迅的著作”,前一个指鲁迅著作的总体,第二个指一部具体的著作《狂人日记》,前后概念不一致,为偷换概念。
转移或偷换论题是在论证中常见的一种逻辑错误。这种错误是在论证过程中把两个不同的论题(判断或命题)这样或那样地混淆或等同起来,从而用一个论题去代换原来所论证的论题。
比如:有人向执法人员质疑乱罚款的问题,执法人员说:“罚款本身不是目的,严格执法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。”
【举例说明】对同一事物,有的人说“好”,有的人说“不好”,这两种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。可见,不存在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言。
以下除哪项外,都与题干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近似?()
A. 甲:“厂里规定,工作时禁止吸烟。”乙:“当然,可我吸烟时从不工作。”
B. 有的写作教材上讲,写作中应当讲究语言形式的美,我的看法不同。我认为语言就应该朴实,不应该追求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。
C. 有意杀人者应处死刑,行刑者是有意杀人者,所以行刑者应处死刑。
D. 这种观点既不属于唯物主义,又不属于唯心主义,我看两者都有点像。
【例证分析】正确答案:D
逻辑错误题目首先要搞清是什么逻辑错误。本题题干的逻辑错误是偷换概念,前后出现的两个“共同语言”是两个概念。
与题干推理错误最近似的是A项和B项,工作既是一个时段概念,也可以是一个动作的概念,A项偷换了二者,B项中的语言也有这个问题;选项C严格地讲并没有逻辑错误,只是前提“有意杀人者应处死刑”本身有问题;之所以选择D项,是因为D项的逻辑错误是自相矛盾,与题干的逻辑错误离得最远。
(三)矛盾律的基本内容
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,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,必有一假。
矛盾律的公式是:A不是非A。
(四)矛盾律的逻辑要求以及违反矛盾律要求常见的逻辑错误
矛盾律的要求是,对于同一对象不能同时做出两个互相矛盾的断定,即不能既肯定它是什么,同时又否定它是什么。换句话说,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,思想必须前后一贯,不能自相矛盾。
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,称做自相矛盾或逻辑矛盾。
从命题方面看,如果对于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同时给予肯定,或者说,如果对同一对象同时做出两个互相矛盾的断定,那么就必然会产生逻辑矛盾。
矛盾律要求对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都肯定,必须否定其中的一个。否则,会犯“自相矛盾”的错误。
【举例说明】具有高效发动机的天蝎座节油型汽车的价格高于普通的天蝎座汽车。以目前的油价计算,购买这种节油型车的人需要开6万公里才能补足买普通型汽车的差价。因此,如果油价下跌,在达到不盈不亏之前就可以少走一些路。
以下哪一项论证中的推论错误与上文中的最相似?()
A. 真实的年储蓄利率是由年储蓄利率减去年通货膨胀率而成的,所以,如果通货膨胀率下降,在真实储蓄利率不变的情况下,储蓄利率也要降低相同的比例。
B. 对食品零售店来说,与A牌冰箱相比,P牌冰箱能为高价的冰冻食品提供一个恒定温度,尽管P牌冰箱的耗电量较大,但出售高价食品却能获得更多的利润。因此,如果电价下降,卖较少量的高价食品就可证明选择P牌冰箱是正确的。
C. 用R牌沥青比用价钱较低牌号的沥青能使修路工人用更短的时间修完1公里损坏的公路。尽管R牌的价格较高,但减少施工人员所省下的钱是可以补足沥青价格差异的,所以,在平均工资低的地方,选择R牌沥青更有优势。
D. 改良过的北方苹果树结果更早,存活期更长。原来的苹果树虽然结果较大,但需要较大的种植间距,所以,新种植的苹果树应全部是改良种。
【例证分析】正确答案:C
本题论证属于自相矛盾。油价下跌,节油省下来的钱就少了,要弥补购车的差价,则要多走路而不是少走路。选项C也同样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。
(五)排中律的基本内容
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,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是假的。
排中律的公式是:A或者非A。
公式中“A”或“非A”表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。因此,这一公式是说,任一命题A及其矛盾命题非A不可能同时都是假的。或者A真,或者非A真,两者必居其一。
(六)排中律的逻辑要求以及违反排中律要求常见的逻辑错误
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:对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,必须明确地肯定其中之一是真的,不能对两者同时都加以否定。换言之,对于是非问题必须做出明确而肯定的回答。否定了其中的一个,就必须肯定另一个。
对于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,如果有人既不承认前者是真的,又不承认后者是真的,或者说,如果有人既认为前者是假的,又认为后者也是假的,那么此人的思想就陷入了我们习惯所说的“模棱两可”之中(实际上应该叫做“模棱两不可”或“两不可”)。模棱两可是一种常见的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。例如:
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,也不能说是片面的。
说世界上有鬼,这不对,这是迷信;但要说世界上没鬼,也未免武断,因为有些现象还真不好解释。
【举例说明】某班有一位同学做了好事没留下姓名,他是甲、乙、丙、丁四人中的一个。当老师问他们时,他们分别这样说:
甲: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。
乙:这件好事是丁做的。
丙:这件好事是乙做的。
丁: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。
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,请你推出是谁做了好事?()
A. 甲B. 乙C. 丙D. 丁
【例证分析】正确答案:A
确定矛盾:乙、丁的话相互矛盾,肯定当中有一个人说的话为真,另一人为假。
已知条件: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,即说真话的一定在乙、丁之中。
绕开矛盾:甲、丙说的是假话,那么做好事的是甲。
推出结果:做好事的是甲,说真话的是丁。
【举例说明】一天,小方、小林做完数学题后发现答案不一样。小方说:“如果我的不对,那你的就对了。”小林说:“我看你的不对,我的也不对。”旁边的小刚看了看他们两人的答案后说:“小林的答案错了。”这时数学老师刚好走过来,听到了他们的谈话,并查看了他们的运算结果后说:“刚才你们三个人所说的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。”
请问下述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?()
A. 小方说的是真话,小林的答案对了
B. 小刚说的是真话,小林的答案错了
C. 小林说对了,小方和小林的答案都不对
D. 小林说错了,小方的答案是对的
【例证分析】正确答案:A
题干中小方和小林的话是相互矛盾的,因此根据排中律得,其中有一句是真的。既然老师说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,则小刚的话就是假的,由此可知小林的答案没有错,是对的,于是又可以推出小林的话是假的,而小方的话是真的。因此,正确答案是A。
(编辑:凌源华图01)贴心微信客服
贴心QQ客服